教育部近日出臺文件,明確將中小學生總體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防控近視出“大招”,學校家庭要配合好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王非 張恒嬌
繼“雙減”政策之后,教育部近日出臺防控中小學生近視舉措,明確“將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頗受社會關注。湖南的整體情況如何?疾控部門有哪些近視防控建議?學校、家庭該怎么做?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近視防控有望進入“新高度”
教育部近日印發的《2023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 (以下簡稱《計劃》)中,明確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
一位教育專家表示,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8部門就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擬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嚴禁地方各級政府片面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暗?,真正認真抓近視防控的教育部門和學校并不多,在學業成績和防控近視這兩者之間,很多學校選擇的是學業?!?/p>
“身體健康當然很重要,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成績再好有何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家長對《計劃》的出臺持積極支持態度。 湖南省疾控中心學校衛生科副科長王非表示,《計劃》是對2018年教育部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具體落實,由之前的“擬納入”變為現在的“將納入”,體現了對防控青少年近視和提升青少年體質的高度重視,對于防控孩子近視、呵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防控近視,不僅是一個衛生問題,也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只有政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家庭、近視防控機構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將起到關鍵性作用,近視防控有望進入“新高度”。
湖南青少年近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開展此項工作過程中,湖南省率先實現近視率監測范圍和學生健康干預范圍區縣級全覆蓋,領先于國家提出的整體要求?!焙鲜〖部刂行膶<医榻B,湖南省2018年近視率48.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2020年起,兒童青少年生活習慣和學習方式受新冠疫情影響發生重要變化,這導致我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形勢日趨嚴峻。即便如此,全省在持續的干預措施下,近視率對比全國保持平穩,未出現明顯增加。
目前,全省122個縣(市、區)均已完成2022年近視病監測和影響因素調查工作,數據于今年4月中旬報送國家審核。本次調查覆蓋全省14個市州122個縣(市、區)的1000余所學校和幼兒園,對大約30萬名中小學生和幼兒園6歲左右兒童進行了以視力為主的學生常見病監測和影響因素調查。根據初步分析,2022年度湖南省近視率較上年度有所下降。
記者梳理發現,從歷史數據來看,城區近視率普遍高于郊縣,女生高于男生。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個教育階段學生近視率呈現出明顯的增高趨勢。
據悉,下一步湖南省疾控中心將在嚴格按照規范監測近視率變化情況的同時,進一步深入分析數據,聯合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省廣電局、省關工委等部門做好近視防控干預和健康教育,在衛生系統內部做好近視防控專業人員培養和檢測能力建設,聯合省市場監管局等單位規范視力相關產品和服務。
學校、家庭該怎么做
對于青少年近視的防控,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新世界小學的做法值得借鑒。
“我們成立了由校領導、全體班主任、部分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等組成的近視防控工作組,專門抓近視工作?!毙iL徐靜介紹,平時開好健康課,提升護眼常識,每學年對每班選派的兩名眼保健操領操員進行培訓;抓好眼保健操,促進習慣養成,每天全校學生做眼保健操2次,調節學生視疲勞;加強體育鍛煉,防止疲勞用眼,堅持嚴格組織全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大課間操,保證學生在校不少于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延緩青少年近視發展;開展視力監測,科學指導防控,每學期組織一次視力普查數據,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家校聯動,父母先行,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
此外,每學期學校對學生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根據學生座位視角、教室采光情況和學生視力變化,創建良好用眼環境。近兩年,在家、校、社共同努力下,該校的學生近視率下降了6%。
湖南省疾控中心專家建議,學校要按照相關要求優化作業,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提供良好用眼環境,提供良好照明和可調節課桌椅;堅持眼保健操、課間操等措施,保障學生戶外活動時間;加強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傳播科學用眼知識;加強視力健康管理,定期開展視力檢測;提供營養均衡、有益于視力健康的膳食,促進視力保護。
家長要以身作則,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盡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視覺環境。作為學生,則應強化健康意識,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用眼護眼等健康知識,并向家長宣傳;養成健康習慣,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堅持做眼保健操,不熬夜,健康飲食;按需科學規范合理使用電子產品。